小糖果品牌折扣童裝尾貨批發
10月26日,李寧港股低開13.91%,盤中一度跌超21%,股價觸及近三年來的新低。截至收盤,收跌20.7%,總市值約為631億港元。
消息面上,公司前一日晚間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公司零售(直接經營)渠道錄得20%-30%低段增長及批發(特許經銷商)渠道錄得低單位數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錄得低單位數下降。
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李寧就因為電商渠道競爭加劇及其為促進消費增加折扣力度等,導致公司的毛利率就同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
近年來,借助國潮、國貨崛起東風,李寧一直維持著高增長的狀態。尤其是在2021年,李寧的增長達到頂峰。但從去年開始,受消費環境波動的影響,公司開始出現增長難。
花旗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考慮到李寧單一品牌的商業模式,預計其2024年收入增長將慢于滔搏及安踏,同時下調2023-2024年盈利預測3%及10%,目標價由62.7港元下調28%至45.1港元,評級買入。
實際上,就在股價重挫之際,多家投行還在唱空李寧。大摩在最新報告中,一口氣下調了李寧今年至2025年三年期間的銷售和盈利預期。
具體來看,零售表現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公司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于整個平臺之零售流水按年錄得中單位數增長。
分渠道來看,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錄得高單位數增長,其中零售(直接經營)渠道錄得20%-30%低段增長及批發(特許經銷商)渠道錄得低單位數增長;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錄得低單位數下降。
對于電商業績下滑,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是基數較高,去年同期的電商流水為增長20%-30%中段;二是竄貨問題在電商渠道表現較為明顯,低價產品的銷售對公司自有的天貓、京東等平臺造成一定影響;三是出于清理庫存的需要,預計第三季度電商渠道銷售折扣同比仍有一定缺口。
半年報顯示,李寧今年1-6月份營收140.19億元,同比增長13%,凈利潤21.2億元,上年同期21.89億元,同比下滑3.11%。
據財報,報告期內李寧的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50%下降至48.8%,凈利率從17.6%下滑至15.1%。
李寧集團將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歸因于消費大環境的影響及線上生意難做。根據財報披露的渠道數據,上半年李寧電商渠道的收入僅同比增長1.7%,營收占比減少2.9個百分點至25.6%。
半年報后的業績會上,李寧集團副總裁及CFO趙東升解釋稱,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遷移,導致線上購物熱度下降。但為了保證銷售流水,李寧集團選擇犧牲部分利潤。因此隨著電商渠道促銷競爭加劇、折扣加深,使整體毛利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
進入三季度,除了電商渠道錄得下降,李寧的直營零售也低于預期。在大和看來,李寧(不包括李寧YOUNG)第三季零售流水按年升中單位數,低于該行高單位數預期。
大和在報告中指出,考慮到第三季和第四季的消費者情緒不如預期,以及公司正在進行的業務調整,李寧管理層將2023財年收入按年增長指引下調至小于10%,此前指引為中十位數(mid-teens)。
因此,大和將李寧投資評級從買入下調至跑贏大市,預計公司在短期內將繼續受到宏觀不利因素以及內部調整舉措拖累,但一旦市場情緒好轉,公司在同行中的反彈幅度可能會更大。該行將李寧目標價由55港元降至34港元。
交銀國際也發研報稱,管理層將2023年銷售額的指引下調至同比10%以下(之前為15%左右)。預計利潤率也將因更高的線上折扣和下半年的去庫存需要而面臨壓力。該行維持公司買入評級,將目標價由51.2港元下調至35港元。
因此,在去年下半年,李寧大舉開店擴張。2022年下半年該品牌凈開店491家,超越2021年全年的凈開店204家。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李寧牌及李寧YOUNG的線年上半年,李寧牌及李寧YOUNG的線個。
對此,李寧集團執行董事兼聯席CEO錢煒解釋稱,只要有機會的地方就要去開,開出來店若沒有達到預期或沒有能夠繼續改善的空間就會面臨關閉,將加速進行高效點店鋪的擴展以及低效虧損店鋪的關店,同時持續升級店鋪形象。
其中銷售點數量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李寧在中國的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共計6294個,較上一季末凈增加127個,本年迄今凈減少1個。
顯然,進入三季度,李寧的線下渠道又進入了擴張狀態。而在凈減少的1個銷售點中,零售業務凈增加57個,批發業務凈減少58個。
根據本次公告中披露的同店銷售表現,以去年同季度伊始已投入運營的李寧銷售點計算(不包括李寧 YOUNG),截至 2023 年 9月 30 日止第三季度,整個平臺之同店銷售按年錄得中單位數下降。
其中就渠道而言,零售渠道錄得中單位數增長及批發渠道錄得 10%-20%低段下降,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按年下降低單位數。
換言之,在同店銷售出現下滑的情況下,李寧在三季度還是硬著頭皮拓店。但是零售渠道增長而批發渠道出現兩位數下滑,公司增加了直營零售門店數量,同時關掉了58家特許經銷商門店。
國盛證券上述研報也指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李寧成人直營門店數量為1487家,同比去年三季度末凈開143 家,增速11%,門店數量的快速拓展直接帶來增量銷售;同時批發門店處于結構優化階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批發門店數量為4807家。
近年來,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的推動,童裝業務正成為各大運動品牌業務的重要衍生和補充,對業績也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其中李寧早在2010年便在集團內部孵化了李寧KIDS,起初李寧將童裝品牌授權給集團投資的天津市寬貓咪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經營,產品主要針對5-12歲兒童,風格以運動及運動休閑為主。
在被業界稱為童裝市場爆發元年的2017年,李寧將原有李寧KIDS進行品牌升級為李寧YOUNG。同時鎖定3-14歲的青少年為目標消費群,針對不同年齡段,設定兩條產品線歲的活力少年。
此后,李寧繼續在這一細分賽道上加碼。2021年,李寧YOUNG進一步明確了未來業務發展目標及經營規劃,使之成為中國兒童首選的專業運動童裝品牌。
多番發力之下,李寧YOUNG增長迅速。2022年內,李寧YOUNG零售流水錄得30%-40%高段增長。
2023年上半年,李寧YOUNG流水錄得20%-30%的中段增長。同時,李寧YOUNG完善產品結構,建立專業運動矩陣,重點發力跑步、專業籃球和綜合體能,在產品科技、材料、品類、款式上不斷創新。
童裝門店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李寧 YOUNG 在中國銷售點數量共計1370個,較上一季末凈增加89個,本年迄今凈增加62個。
然而,雖然李寧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童裝市場的增長機遇,但這也是一個很卷的賽道。除了李寧外,在港股上市的安踏、特步及361度,耐克、阿迪達斯,以及森馬、優衣庫這樣的休閑服飾品牌,均在扎堆布局童裝,競爭可謂激烈。
這背后的原因是,童裝市場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塊大蛋糕。根據Euronmonitor的數據,2027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將達4597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為9.81%。
從市占率來看,各品牌的市場份額仍然較為分散。Euromonitor曾公布,2021年森馬服飾旗下的巴拉巴拉以7.1%的市占率排名中國童裝行業第一,位列第二至第四位的童裝品牌的市占率均不足1%。
截至目前,李寧 YOUNG 除了公開增速和門店數量,并未披露銷售額,因此難以判斷其業務貢獻量。但是,即便有著快速增長的童裝品牌加持,李寧未來的整體增長前景仍遭投行看淡。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將李寧目標價由71港元下調至51港元,評級增持。同時,將李寧今年至2025年三年期間,銷售額預測分別下調6%、11%及13%,盈利預測分別下調17%小糖果品牌折扣童裝尾貨批發、17%及16%。
該行估計李寧的折扣幅度較之前預期更高,對毛利率及零售額造成負面影響,而公司要達到銷售、庫存及折扣之間的平衡,需要減少第四季批發出貨,因此全年收入目標亦受影響。